立案登記制實施后,“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為人民群眾立案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對審判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提出挑戰。2020年1月15日以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繁簡分流試點工作的安排部署,面對案多人少的壓力,全區各級法院勇于探索,深化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
2022年,全區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案件91084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案件8301件。通過深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有效促進了司法改革成效的提升。
繁簡分流助力審判提質增效
善思者遠,善執者行。
“在案件數量逐年增加的情況下,作為基層法院,人力、物力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們只能創新工作機制,走案件繁簡分流的科學發展之路?!便y川市興慶區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該院從立案環節開始,對案件類型和難易程度進行“雙篩查”。即對案由和標的額雙重篩選,運用信息初篩和人工復篩相結合的方式,將一些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爭議標的額不大、雙方當事人在同一轄區的民商事案件導入速裁中心,立案后,立即通知雙方當事人約定調解時間,盡可能做到“當日收案、當日立案、當日結案”。通過不斷完善繁簡分流機制,助力審判提質增效。
今年3月的一天,一場無書記員記錄庭審在興慶區法院進行。法庭上,少了實時打字記錄的書記員,以庭審錄音錄像代替開庭筆錄。該院速裁庭精練總結17種常見類型的要素式審判表,庭前引導當事人填寫,明確庭審爭議焦點,形成“無書記員庭審記錄+要素式審判”的庭審模式。主審法官更加注重關注當事人的陳述意見,著重審理案件爭議焦點,無須考慮書記員的庭審筆錄是否完整準確,對要素表中無爭議的事實不再審查,使得庭審過程更加緊湊、流暢。僅用3個小時,11起勞動合同糾紛系列案件便審理結束,平均一起案件用時不到20分鐘。
興慶區法院在全區率先適用無書記員庭審記錄的庭審模式,提高了速裁案件審判效率。2020年8月在速裁審判庭推行該機制以來,庭審時間不斷縮減,最快5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庭審,法庭利用率也提高了近80%。今年1至5月,該院無書記員記錄案件共2152件,占速裁庭全部結案數的61%左右。
為提高送達效率,縮短庭前準備時間,興慶區法院因案制宜,根據案件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電子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等送達方式。凡當事人同意電子送達的,利用統一送達平臺、電話、短信、彩信、微信等電子方式送達文書。通過向各運營商發送“協助查詢通知書”獲取當事人聯系電話的方式,提高送達的成功率和準確率。
隨機分案進一步優化審判資源配置
日前,訴訟標的達192萬元的寧夏原州某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訴呂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用時21天調解處理。羅某訴張某返還原物糾紛一案,用時10天調解處理。2起糾紛高效化解,離不開固原市原州區法院在案件繁簡分流中“案件關口前移”,打破速裁庭前期限定類型分案的壁壘。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提高審判質效,實現民商事案件“簡案快審”,原州區法院依法大膽嘗試“案件關口前移”措施,打破速裁庭前期限定類型分案的壁壘,由速裁庭資深法官在立案庭分案前主動選案,除法律關系明確、單一的民間借貸糾紛外,還將超20萬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清晰明了的物權糾紛、侵權糾紛類案件,特別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也納入挑選范圍,使此類糾紛快速化解,縮短審限的同時實現案結事了。
快慢分道,才能保證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然而,簡繁案標準常常難以掌握,有些案件看似簡單,僅從表面審查,很難發現其中的疑難復雜問題。
聚焦案件高效流轉,速裁庭資深法官在立案庭分案前主動選案的同時,原州區法院實施隨機分案機制,保證繁簡分流流暢有度。
2022年3月,該院出臺《原州區法院關于隨機分案及院庭長辦案實施辦法(試行)》,讓90%以上的案件實行隨機分案,進一步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最大限度促進案件科學分流,打破業務庭之間受案范圍的限制,使法官辦理案件類型更加多樣化,促使法官公正辦案、均衡結案的同時,從源頭上堵住“人情案”“關系案”的漏洞。訴前沒有調解成功的案件,2日內轉入立案,進入訴訟程序后由速裁程序實施“過篩子”式快速裁判。速裁審判團隊辦理除基層法庭、刑事團隊、專委辦外全部民事案件的60%,這些案件在速裁團隊初次進入隨機分案、快速辦案通道。
今年截至5月31日,原州區法院速裁庭配備6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新收案件1221件,已結案件1050件,審結率達83%,占民事一審已結案件的38.19%,人均辦案153.75件,平均審理天數21.6天,達到了速裁庭辦理民事團隊60%的案件數量要求。案件經速裁團隊“過濾”,再通過隨機分案到民事審判團隊進行精審、細審,讓糾紛盡可能得到快速高效化解。
簡案快審為群眾權益保駕護航
“感謝銀川中院公正高效的審理,在案多人少的情況下,僅用14天就審結案件,極大地減輕了我們等待訴訟過程的煎熬?!边@是去年4月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何文波接到的一位當事人的電話。
去年疫情期間,銀川中院依法使用線上庭審平臺,由審判員一人對案件進行審理,經過庭審調查、舉證質證等程序后,對案件作出裁判。案件從立案到結案用時14天,讓當事人感受到了人民法院的高效便捷,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近年來,作為全國法院繁簡分流改革第一批試點單位,銀川市兩級法院全面完善案件繁簡分流制度改革,司法質量、效率明顯提高,極大地助推了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2項指標進入全國標桿行列,人民群眾高品質司法的訴訟體驗不斷增強。
銀川中院設立程序分流員,做好源頭甄別,加強釋明引導;結合“示范式”庭審,帶動批量案件快速化解;嚴格案件審判監督管理,防止“該用不用”“任意轉換”“權利減損”。審結小額訴訟案件2.7萬件,平均審理期限僅19.85天,快速便捷終局解紛優勢逐步顯現。簡易程序適用率69.27%,平均審理期限較法定審限縮短44.63天。興慶區、西夏區、金鳳區法院采用“無人記錄”庭審模式,永寧縣法院創新推出表格式判決書,“簡、快、靈”試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大大提升了案件審理質效。
該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寧夏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多元調解”微信小程序、12368熱線等進行在線訴訟活動,促進實現當事人最多跑一次法院,甚至一次都不用跑就能實現合法的訴訟權益。通過“云上開庭+微信”模式成功調解一起1億余元的買賣合同糾紛,“云上開庭”獲評銀川市市直機關走基層服務月“十佳典型案例”。西夏區法院“全域智慧云庭審系統”榮膺全國“2022年政法智能化建設法院創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