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l24te"><samp id="l24te"><listing id="l24te"></listing></samp></s>
  • <progress id="l24te"></progress>
  • <button id="l24te"></button>
    1. <tbody id="l24te"><pre id="l24te"></pre></tbody>
    2.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法學堂 > 政法時評 > 正文
      大數據為司法救助注入新動能
      2023-06-07    來源:法治網    作者:    【打印本頁】    字體: [][ ][ ]
      分享至:
      2023-06-07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第一批大數據賦能類案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總結基層檢察院建立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的經驗做法,推動實現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信息共享、雙向銜接。

        在司法實踐中,一些當事人不幸遭遇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后,有時會因案件無法偵破、加害人沒有賠償能力等原因,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致使生活陷入困境。為此,我國特別建立了司法救助制度,對這一群體予以救助,這體現了國家的民生關懷,也有助于實現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此前司法機關在開展救助工作時,主要依靠人工摸排來發現救助線索,但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被動性。如何主動發現救助線索,實現司法救助“應救盡救、應救即救”,甚至銜接社會救助力量和資源,給予當事人全方位、多元化的救助,就成為擺在司法機關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民生課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創新開展這一工作提供了可能。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檢察機關也大力推進數字檢察戰略。在司法救助領域,一些檢察機關通過利用日常辦案沉淀的海量數據以及各部門共享的數據信息,充分挖掘數據內在的關聯,探索構建司法救助大數據模型,有力促進了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的協同發力。此次最高檢發布的5起典型案例,不僅全面呈現了一些地方檢察機關運用大數據賦能挖掘救助線索、精準測算救助金額、協同構建多元救助幫扶機制的生動做法,切切實實解決了一些困難群體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而且也給其他地方推進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參考。

        司法救助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傳遞著司法溫情,彰顯著司法人文關懷。檢察機關以大數據賦能司法救助工作提質增效的實踐,充分說明只要司法機關時刻秉承司法為民理念,有效運用科技手段為司法救助工作注入新動能,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不斷提升司法救助實效,就一定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獲得感。


      【編輯】:祁曉瑜
      【來源】:法治網